“1小时聆听计划”开启“心”路!心理咨询师和养老院老人 屏对屏“拉家常”

  
  3月14日上午,在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养老中心院长王希凤的办公室里,两名老人通过电脑微信视频的方式,与一名特殊的朋友见面了。三人尽管这是第一次见面,而且是电脑屏对着手机屏的见面,他们却足足聊了40分钟。

“1小时聆听计划”开启“心”路!心理咨询师和养老院老人 屏对屏“拉家常”


  2019年8月,由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发起的“1小时聆听计划”开启了聆听之路。活动通过招募志愿者,定期到老人身边陪伴、倾听,在讲述与倾听中建立温暖链接的方式,来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我们呼吁并希望更多公益人士、爱心媒体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通过微博、微信等各种方式来倡导、传播“多一份陪伴,多一份倾听”的行动理念,以此推动全社会对老人精神需求的关注,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聆听老人的抗战故事、工作过往,欣赏老人的演奏、歌唱,共话邻里相处、姐妹情谊,陪10名老人过生日,帮失智老人找回忆……截止到2019年年底,“1小时聆听计划”顺利开展了9次活动,每次活动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记。现在,因疫情防控需要,养老机构封闭管理。为加强对老人的精神关爱和心理慰藉,“1小时聆听计划”用屏对屏这种特殊的方式,开启了2020年的“心”路。
  山东宁智寓和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旗下的张店区傅家镇养老中心,是淄博市内首家收住失智失能老人的专业养老机构。2019年11月2日,“1小时聆听计划”曾经走进这里,聆听老人的故事,受到了大家的欢迎。除了照顾老人们的日常生活,王希凤平时也特别关注老人的心理和精神变化。为了让这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院长王希凤提前调试电脑、音响、麦克风等设备,并在13日试了试视频连线的效果。一切准备就绪,3月14日9点,心理咨询师、淄博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淄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处副处长杜元刚与两名老人视频见面了。
  “阿姨,你们好!”
  “你好!”
  “现在你们封闭管理,我也进不去,咱这样聊聊天。你们在里面闷不闷啊?”
  “不闷。这段时间,院长和咱十几个工作人员一起,都和我们住在中心里。平时院长带着我们扭秧歌,跳广场舞,还打乒乓球。有些腿脚不行的老人,打那种固定乒乓球,一点不闷……”

“1小时聆听计划”开启“心”路!心理咨询师和养老院老人 屏对屏“拉家常”


  没有华丽的开场,杜元刚很快打开了老人的话匣子。为了陪护失能老伴的刘文敏老人,兴高采烈地讲起了封闭期间院里的生活。从每天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到丰盛的一日三餐,再到每天两次测体温两次消毒,这些事情她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间。
  82岁的李庆香老人坐在轮椅上,时不时也说上几句话。“别看我们封闭着,院长管理可一点没放松。我就看到王院长领着工作人员举行消防演练,还弄个假人,在那练习业务。”听到李庆香老人这么一说,王希凤赶紧给杜元刚解释,他们是在进行噎食海姆立克急救法和心肺复苏的考核。通过培训,已经成功救治了两位噎食老人。

“1小时聆听计划”开启“心”路!心理咨询师和养老院老人 屏对屏“拉家常”


  整个视频过程中,杜元刚基本都是在用问题引导老人多说,多发表意见。老人兴致勃勃,说的很开心。结束前,参与聊天的刘文敏老人还热情说:“小杜,以后欢迎你来我们这里做客!”

“1小时聆听计划”开启“心”路!心理咨询师和养老院老人 屏对屏“拉家常”


  这段时间,老人们见不到外面的人,很多疫情期间中心内发生的事情,他们很想与人沟通交流。通过倾听老人的语言、观察老人的动作和表情,我觉得老人看上去很健康,心情也不错。这说明封闭期间,他们被照顾很好。”杜元刚说,第一次用这种方式跟老人聊天,效果比预想中好很多。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到这里,跟老人面对面聊天。
  自实施封闭管理以来,王希凤格外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在中心,他们一方面组织丰富的各种活动,让老人们动起来;另一方面,让老人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通讯方式与家属及时交流沟通,保持亲情呵护,慰藉思念。“这次视频交流后,我觉得两名老人心情更放松了。虽然参与聊天的只有两名老人,但是他们的好心情可以影响更多老人,在中心传递更多正能量。”王希凤说,特别感谢这个活动,感谢杜老师,能让老人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爱!